6月的迁西,栗花盛开,香溢四野。近年来,有着中国板栗之乡美誉的迁西县立足实际,因势利导,充分依托资源优势,以栗花、板栗为媒,大力培育发展板栗产业,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已达70万亩、4000万株,常年产量4.5万吨以上,年产值12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2600多元直接来自于板栗业。
先抱团后闯市场
第六届栗花节前夕,作为举办者的胡子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华早就忙乎开了。这几天,他的电话不断,来自全国各地的板栗客商纷纷向“大胡子”提前下了订单。“树上还没坐果,就有个太原客户要和我签订3000吨的订单合同。”张国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2006年迁西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板栗合作社——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,以“合作社+公司+社员+农户+基地+科教+商标+市场”的八加一模式,大力发展有机农业。目前,喜峰口板栗合作社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百家板栗产品销售连锁店,年销售有机板栗3000多吨,辐射5300多户栗农,为社员创收2000多万元。“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,我们再也不发愁栗子卖不出去,卖不上价了。”栗农们对合作社赞不绝口。目前,迁西板栗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6家,板栗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。
好品牌迎来好市场
迁西板栗品质优、口感好,但栗贱伤农情况时有发生。好果如何赢得个好名声?为打响“迁西板栗”的品牌,迁西县颇费了一番心思。
为促进板栗产品品牌化,迁西大力实施“品牌闪亮计划”和“品牌兴农战略”,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建设。2002年,迁西成功注册了产地证明商标“迁西板栗”,2008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全国板栗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,后被列入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。据评估,“迁西板栗”证明商标品牌价值已达15亿元。目前,“迁西板栗”“紫玉”和“栗之花”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。
拉伸产业链增效益
单靠卖板栗,农民的收入有限。为此迁西致力延伸板栗产业链条,把副产品变成“香饽饽”。
2011年,迁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栗香水、花露水等栗花系列产品成功问世,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例。栗花的应用激活了板栗疏雄增产技术,在雄花盛花期及时采摘,能减少营养消耗促进板栗增产,此技术的成熟应用可使每亩栗花增收1200元,板栗增收1000元,相当于把栗园收入翻了一番,栗花变废为宝。此外,这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,开展了栗蓬、栗壳和栗蘑等板栗剩余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研攻关,先后研制出栗蘑酱、板栗酒、板栗茶、板栗罐头、栗蘑速食汤等16种新兴食品和高端食品,实现了板栗资源综合和循环利用。
同时,迁西县出台多项扶持政策,努力做大做强栗蘑产业。通过推广林菌间作、大拱棚密植等栽培模式,栗蘑栽植规模不断扩大。除生产栗蘑干鲜产品外,还研发栗蘑酱、栗蘑速食汤等深加工产品。目前,该县栗蘑栽培基地涉及十多个乡镇,有菌厂22家,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,食用菌专业村3个。2013年,以栗蘑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达到2600万棒,产值达到2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