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QQqq
联系电话15549696961

加入板栗门户网QQ群
您的当前位置:板栗门户网 >> 板栗人物

资讯详细

88岁老人的记忆——毛主席种下板栗树谢乡亲

发布时间:2012/11/15 10:22:09 作者: 人气:

核心提示:

文家市镇是位于浏阳、万载、宜春、萍乡四县市交界的边陲小镇,古有“东南锁钥,吴楚咽喉”之称,这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,大革命时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,适宜起义部队集结。
  
  1927年9月19日,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、三团和二团部分指战员1500余人相继到达文家市,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家市会师。
  
  现住在文家市镇人民路一巷6号,年龄88岁的陈典超老人,谈起当时的情形时眼睛放出特别的光芒。
  
  三次冲锋实现文家市会师
  
  1927年9月9日,“霹雳一声暴动”,秋收起义的烈火燃遍了湘东、赣西,震撼了中华大地。在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指挥下,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挥师向湖南长沙方向进军。
  
  9月11日,第三团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,誓师出发,首战攻占浏阳白沙,歼敌一个连。次日又克东门镇,打垮了盘踞在东门镇的国民党第八军的两个营。但由于敌人以大股兵力向三团反扑,部队伤亡较大,被迫撤出东门,向上坪村转移。
  
  部队到达上坪后,毛泽东得知第一、二团进攻相继失利的消息后,立即召开军事会议,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,果断提出了放弃原定“取浏阳,攻长沙”的计划。随即命令一、二团向三团靠拢,到浏阳文家市会师。
  
  陈典超老人挥动着他那有些干瘦的手,充满激情:“当时,国民党一个旅驻扎在这里,毛泽东带领部队通过三次冲锋才夺取了文家市。”
  
  9月19日,第三团到达浏阳文家市,第一、第二团随后相继到达。“我那时只有8岁,到处尸横累累,这里的村民都不敢去看。”陈典超老人说到这一点时,他用手不由自主地想去遮住自己的双眼。
  
  毛泽东亲栽板栗树谢乡亲
  
  工农革命军在文家市只呆了不到两天,就向井冈山进军了。陈典超老人说,他那时在沙溪小学读书,家里面开了一家名叫永吉祥的药铺,离毛泽东的住处不到一公里,年少的他充满好奇跑到了里仁学校。
  
  当晚,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,讨论进军方向问题。会上,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指出敌强我弱,敌大我小,革命战争处于低潮的形势下,应该警觉地改变原定攻打城市的计划,把革命中心转移到敌人统治里薄弱的农村中去,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。会议否决了不顾实际情况,坚持攻打长沙的错误主张,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保持实力先退萍乡,然后退往湖南的决策。
  
  也就在当晚,一些乡亲为了感谢工农革命军“开仓放粮”的义举,送来了收藏很久的几筐板栗。对于文家市乡亲的举动,毛泽东在会后叫人弄来了两株板栗树,亲手栽种在铁炉冲以示回敬,这两株板栗树现在仍枝繁叶茂。陈典超老人忆起这一段往事,眼神里布满了敬意。
  
  “小石破大缸”论断激励后人
  
  9月20日一大早,工农革命军1500多名指战员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坪,举行会师大会。毛泽东向部队作了重要的讲话。他说:革命失败,革命处于低潮,但是革命高潮肯定还会到来。我们的事业受到湘、鄂、赣、粤四省广大工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,我们的力量是伟大的。反动派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继续团结战斗,胜利一定属于我们。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,一定能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的。接着,在毛泽东率领下,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,沿着云霄山脉南下。在进军的途中,因情况发生变化,又改变进军湘南的计划。后来,毛泽东率部队进军井冈山。
  
  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的讲话,极大地鼓舞了工农革命军战士们的革命热情,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趴在墙头看热闹的围观者。当时还是学生的胡耀邦、杨勇,他们听懂了毛泽东通俗、生动、形象的讲话,几年后,他们拿起枪杆子参加了红军。(肖德军 王文隆 符水莲 余兰)

共有: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
发表评论
姓 名:
验证码:

赞助商链接

更多>>

广告位招商

推荐产品

更多>>

    暂无信息 !